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执业医师考试 > 理论要点 > 神经病学

理论要点之神经病学:神经病概论

第二节 感觉系统

一、感觉系统的解剖神经病学

[感觉的分类]

1.特殊感觉:(嗅、视、味、听)

2.一般感觉

(1)浅/外部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2)深/本体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3)复合/皮层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和重量觉

3.内脏感觉

[感觉系统的组成]

所有感觉传导束皆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脊髓或脑干。

(1)痛觉、温度觉——脊髓后角细胞。

(2)粗糙触觉——脊髓后角细胞。

(3)精细触觉、深感觉——延髓的薄束核与楔束核。

第三级神经元:丘脑。

1.痛觉和温度觉传导路

躯体皮肤粘膜痛温觉周围感受器→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I)→脊神经后根→髓内上升1-2个节段→后角细胞(Ⅱ)→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脑干→丘脑腹后外侧核(Ⅲ)→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皮肤感觉的节段性感觉支配:上肢的桡侧为颈5~7,前臂及手的尺侧为颈8及胸1,上臂内侧为胸2,乳头平面为胸4,脐平面为胸10,腹股沟平面为胸12及腰1支配。股前为腰1~3,小腿前面为腰4~5,足底、小腿及股后为骶1~2,肛周鞍区为骶3~5。

髓内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来自下部节段(腰骶段)的纤维走行在脊髓丘脑束外侧部,而来自上部节段(胸颈段)的纤维走行在脊髓丘脑束内侧部,因此,髓内痛、温觉神经纤维自内向外的排列为颈、胸、腰、骶。

2.深部感觉、精细触觉传导路径

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I)→脊神经后根→脊髓后索薄束/楔束→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Ⅱ)→丘系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Ⅲ)→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髓内深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与浅感觉纤维的排列则恰巧相反,来自胸颈段的纤维排列在脊髓外侧部,而来自腰骶部的纤维排列在脊髓内侧部,自内向外的排列为骶、腰、胸、颈。

感觉传导束

脊髓丘脑侧束:痛觉、温度觉。

脊髓丘脑前束:粗糙触觉。

薄束与楔束: 传导精细触觉、深感觉。

感觉皮层(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及顶上小叶)

深、浅感觉的投射与人体在大脑皮层代表区的特点:

1.交叉性。

2.倒置。

3.投射区域面积与不同体表的感觉敏感度相关。

[节段性感觉支配]

每一脊神经后根的输入纤维来自一定的皮肤区域。乳头平面为T4,脐平面为T10,腹股沟平面为T12及L1。

三、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

按“性质”划分有:感觉过敏、减低与丧失、感觉分离、感觉异常、疼痛。

按“分布”划分有:周围型、节段型、传导束型、皮质型。

   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1.周围神经损害综合征

2.后根损害综合征

3.灰质前连合损害综合征

4.脊髓半横断综合征

5.丘脑综合征

6.内囊综合征

7.感觉皮质损害综合征

反 射

反射弧

反射的种类

1.正常反射

(1)浅层反射——刺激皮肤、角膜、粘膜所引起的肌肉急速收缩反应,如: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跖反射、肛门反射、角膜反射、咽反射、腭反射

2)深层反射——包括刺激肌腱、骨膜,肌肉受突然牵引后引起的急速收缩反应,如:

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桡骨骨膜反射

尺骨骨膜反射

膝腱反射

跟腱反射

下颌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颈髓5~6。

肱三头肌反射:颈髓6~7。

膝腱反射:腰髓2~4。

跟腱反射:腰髓5~骶髓2。

2.病理反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累及皮质脊髓束或皮质延髓束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如

足部: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rdon征

手部:Hoffmann征

口部:吸吮反射、掌颏反射

 

四、各种反射障碍的临床意义

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均可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个重要体征。

深反射增强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

3.病理反射是最重要的锥体束受损的体征。

思考题

1.请描述深、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2.请说出各种反射障碍的临床意义?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