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检验教材

免疫学检验技术

《免疫学检验技术》以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以临床医学检验职称资格考试为指导,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为依据,由来自全国六省市高职高专院校一线教学人员以及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完成,涵盖免疫学基础知识、免疫学检验技术、免疫相关疾病及其免疫学检验三部分内容。

本书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一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相应工作任务设计编写内容。由临床常见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学检验项目确定免疫学检验技术操作体系,进而构建相应的免疫学基础知识体系,使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具有了高度的职业岗位针对性。二是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本书对常规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试剂与器材、操作方法、结果判断、注意事项、临床应用等皆有详尽的描述,与规范的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实际应用相一致,使理论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三是编写体例彰显对学生开放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知识与技能拓展”,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涉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兴趣和能力;而每章节后的“思考题”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侧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书后所附的免疫学检验学习常用参考书目及网站对学生交互性和延展性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临床生化检验技术

 

免疫学检验技术目录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一、免疫及其功能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四、免疫学检验

第二章  免疫的始动因素—抗原

第一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的性质

二、宿主反应性

三、免疫方式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一、抗原的特异性

二、抗原决定簇

三、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抗原与宿主的亲缘关系分类

二、根据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分类

三、其他分类

第三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二、抗原提呈细胞

三、其他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第四节  补体系统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

二、补体的理化性质

三、补体系统的激活

四、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五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分子

一、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六节  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

三、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第七节  黏附分子

一、黏附分子的种类

二、黏附分子的共同特点

三、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第四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固有性免疫应答

一、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二、固有性免疫应答的参与成分

三、固有性免疫应答生物学意义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三、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四、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三节 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类型

二、免疫耐受的形成条件

三、研究免疫耐受的医学意义

第五章  人工免疫

第一节  人工主动免疫

一、人工主动免疫及其特点

二、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第二节  人工被动免疫

一、人工被动免疫及其特点

二、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第三节  计划免疫

一、计划免疫的程序

二、计划免疫效果监测

第四节  免疫治疗

一、免疫治疗的概念

二、免疫治疗的分类

第二篇  免疫学检验技术

第六章  抗原抗体的检测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四、抗原抗体反应的对照设置

五、抗原抗体反应的技术类型

第二节  免疫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

一、免疫原的制备

二、免疫血清的制备

三、人工制备的抗体

第三节  凝集技术

一、直接凝集技术

二、间接凝集技术

 三、其他凝集技术

第四节  沉淀技术

一、凝胶内的沉淀技术

二、免疫电泳技术

三、免疫比浊技术

第五节  酶免疫技术

一、酶标记物的制备

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三、其他酶标记免疫技术

第六节  荧光免疫技术

一、荧光基本知识

二、荧光抗体的制备

三、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四、流式细胞术

五、其他荧光免疫技术

第七节  其他标记免疫技术

一、放射免疫技术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三、金标记免疫技术

第七章  免疫分子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测定

一、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方法

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测定

一、细胞因子测定的常用免疫学技术

二、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补体测定

一、补体总活性测定

二、补体含量测定

第四节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技术

二、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技术的评价及应用

第八章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

第一节  淋巴细胞及其功能测定

一、淋巴细胞的纯化

二、淋巴细胞数量测定

三、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第二节  吞噬细胞及其功能测定

一、吞噬细胞的分离

二、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第九章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

一、基本概念

二、质量保证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特殊性与常用评价指标

一、标准品

二、定量、半定量和定性试验

三、检测试剂的批间差异

四、检测试剂的稳定性

五、常用评价指标

第四节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

一、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二、室间质评的数据的管理

第三篇  免疫相关疾病及其免疫学检验

第十章  传染病的血清学检测

第一节  细菌性疾病的血清学检测

一、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二、伤寒和副伤寒的血清学检测

三、其他细菌性疾病血清学检测

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的血清学检测

一、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检测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抗体检测

三、ToRCH 感染的抗体检测

四、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抗体检测

第三节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一、非特异性反应素检测

二、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检测

第四节  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一、真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三、寄生虫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第十一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学检验

一、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四、I型超敏反应性的免疫学检验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学检验

一、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Ⅱ型超敏反应性的免疫学检验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学检验

一、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Ⅲ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检验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学检验

一、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Ⅳ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检验

第十二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一、抗核抗体的测定

二、类风湿因子的测定

三、其他自身抗体的测定

第三节  自身抗体测定技术的选择

一、自身抗体测定的一般原则

二、自身抗体测定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确认

第十三章  肿瘤标志物及其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二、肿瘤相关抗原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及其免疫学检验

一、肿瘤标志物

二、常见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技术

四、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测定

第十四章  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免疫学检测

第一节  移植与移植排斥反应

一、移植类型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第二节  组织配型及配型方法

一、HLA抗原配型

二、红细胞血型抗原配型

三、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

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监测

二、杀伤细胞活性测定

三、免疫分子水平测定

第十五章  免疫增殖病及其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  免疫增殖病与免疫球蛋白病

一、免疫增殖病

二、免疫球蛋白病

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第二节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免疫学检验

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三、其他测定方法

第十六章  免疫缺陷病及其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征

一、免疫缺陷病分类

二、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检验

一、B细胞缺陷的检测

二、T细胞缺陷的检测

三、吞噬细胞缺陷的检测

四、补体系统缺陷的检测

五、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测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