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检验教材

临床检验基础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充分体现 “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工具)和“四性”(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问题与对策、传统与现实相结合;在体例上体现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更注重“学以致用”;在内容选取上,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为出发点,进行了充分的职业岗位和行业专家调研、论证、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再以教学规律处理转化为9个学习情境。学习内容的组织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排序,由简单到综合、由易到难,按照完成每一学习性工作任务 “如标本采集与核收、质量控制、检测、结果报告、报告单发放、废物处理过程等为编写主线,同时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行业中的最新文化理念融入教学中。力求“做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本教材不仅适用于高职高专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同时也适用学生实训实习和在职技术人员工作指导。

本书以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检验工作内容、流程为主线,以检验士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按照职业岗位分工,设计9个学习情境(包括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脊液检验、精液前列腺液检验、其他体液检验、输血检验、脱落细胞形态特征),27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均设置了学习目标、任务描述,文字简言意赅,并附许多图片,适用自学。分述了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技术、全自动尿分析技术、全自动尿沉渣分析技术、全自动血凝分析技术、全自动血沉分析技术等现代新技术及其应用,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也做了简要介绍,删除阴道、浆膜腔积液、尿液、食管、痰液标本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和乳腺、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等与《病理检验技术》教材中重复的内容,概述了正常上皮细胞、良性病变的上皮细胞、肿瘤细胞形态特征。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实训实习、在职技术人员工作指导及专业技术晋升参考教材。。根据专业发展一些章节还增添了拓展知识、思考题,为学生的职业成长奠定基础。在重点学习情境后附有案例分析,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习和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临床生化检验技术

 临床检验基础目录

第一章  血液检验

第一节 血常规检验(手工)

一、血液生理

(一)血液的生成

(二)血液的组成

(三)血液理化性质

(四)血液的功能

二、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

(二)静脉采血法

三、抗凝剂的选用

(一)枸橼酸钠

(二)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三)肝素

(四)草酸盐

四、血细胞显微镜计数

(一)红细胞计数

(二)血小板计数

(三)白细胞计数

五、血红蛋白测定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血红蛋白测定法

(三)碱羟血红蛋白(AHD575)测定法

(四)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

(五)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

第二节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第三节 网织红细胞计数

一、网织红细胞形态

二、检测方法

(一)显微镜计数法

(二)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器法

第四节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一、成熟血细胞形态特征

(一)红细胞形态特征

(二)白细胞形态特征

(三)血小板形态特征

二、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一)血涂片的制备

(二)血涂片染色

(三)血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

三、点彩红细胞计数

四、红细胞平均直径的测定

第五节 红细胞比容测定及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的计算

一、红细胞比容测定

(一)温氏法

(二)微量法

(三)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法

二、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的计算

第六节 血细胞分析仪及临床应用

一、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二)白细胞分群(类)检测原理

(三)红细胞检测原理 

(四)血小板检测原理

(五)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

(六)有核红细胞检测原理

二、血细胞分析仪常用参数、直方图与散点图及临床应用

(一) 红细胞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二)白细胞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四)直方图、散点图及临床应用

三、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

四、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一)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二)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三)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附:2005年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

第七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一、血沉测定方法

(一)魏氏法

(二)血沉仪测定法

第八节 血栓与止血检验

一、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三)血液凝固的作用

(四)抗凝系统

(五)纤溶系统

二、血栓与止血常用的实验

(一)出血时间测定

(二)血小板计数

(三)血块收缩试验

(四)凝血时间测定

(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七)血浆凝血酶测定(TT)

(八)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

(九)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十)血浆D-二聚体测定

三、血凝仪及临床应用

(一)血凝仪分型

(二) 血凝仪的基本原理

(三)血凝仪的检测项目

四、血栓与止血实验的选择

(一)筛选试验

(二)确诊试验

五、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第二章 尿液检验

第一节 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一、尿标本收集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尿液标本的种类及收集方法

(二)尿液标本收集的注意事项

二、尿液标本的保存与处理

(一)常用尿标本的防腐

(二)检验后尿液标本及容器的处理

三、尿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的质量保证

(一)患者状态和采集时间等因素对尿液检验结查的影响

(二)尿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一、尿量

二、尿色

三、透明度(浊度)

四、尿气味

五、尿液比密测定

(一)折射计法

(二)浮标式比密计法

(三)尿液比密试带法

附1:尿液渗透量测定

附2 浓缩-稀释试验

第三节  尿液干化学检查

一、干化学试带的结构及功能

二、干化学试带测试项目的原理、注意事项与临床意义

(一)尿液酸碱度(pH)测定

(二)尿蛋白(PRO)定性检查

(三)尿葡萄糖(GLU)定性检查

(四)尿酮体(KET)定性检查

(五)尿胆红素(BIL)定性检查

(六)尿胆原(URO)的定性检查

(七)尿血红蛋白或红细胞(BLD,潜血)定性检查

(八)尿白细胞(LEU)酯酶定性检查

(九)尿亚硝酸盐(NIT)定性检查

(十)尿维生素C的检查

(十一)尿比密(SG)的测定

(十二)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测定

(十三)尿肌酐(Cr)测定

三、干化学试带使用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四、干化学分析仪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五、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安装、使用、与保养

(一)仪器的安装

(二)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三)仪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六、尿液干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

一、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

(一)未离心尿液直接涂片镜检法

(二)离心尿沉渣涂片镜检法

(三)尿沉渣定量检查推荐法

二、尿中常见的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一)细胞

(二)管型

(三)结晶

(四)其他有形成分

三、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应用

四、尿沉渣检查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尿液其他成分的检查

一、尿蛋白定性的其他检查方法

(一)加热乙酸法  

(二)磺基水杨酸(磺柳酸)法

二、尿本-周蛋白定性检查

(一)热沉淀反应法

(二)对甲苯磺酸法

(三)确诊试验  电泳免疫分析法

三、尿液特殊蛋白质的检查

(一)尿血红蛋白定性检查

(二)尿液微量清蛋白定量检查

(三)尿β2-微球蛋白定量测定

四、尿液酶类检查

五、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

(一)金标抗体检测法

(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双位点免疫酶分析法)

第三章  粪便检验

第一节 粪便常规检验

一、粪便标本收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粪便标本收集的质量控制

三、检验后粪便标本的处理

四、粪便常规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粪便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第二节  粪便隐血试验

一、免疫学检测法

二、试带法

三、邻联甲苯胺法

第四章  脑脊液检查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一、标本采集

二、标本处理

第二节  脑脊液常规检查

一、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

二、脑脊液常用化学检查

三、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总数计数

(二)白细胞计数

(三)细胞分类计数

四、脑脊液其他检查

(一)脑脊液其他化学检查

(二)脑脊液免疫学检查

(三)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五、脑脊液病原学检验

(一)显微镜检查

(二)细菌培养

(三)寄生虫学检查

六、脑脊液检查临床应用

(一)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应用

(二)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疗中应用

第五章  浆膜腔积液检查

第一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

一、标本采集

(一)适应证

(二)标本采集要求

二、标本处理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化学检查

(一)pH值测定

(二)浆膜黏蛋白定性和定量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总数计数、有核细胞计数

(二)有核细胞分类:同脑脊液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三)结晶(cholesterol crystals)检查

第三节 其他成分检查

一、其他化学检查

(一)葡萄糖

(二)脂类测定

(三)酶学检查

二、细胞学检查

三、免疫学检查

(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二)肿瘤标志物

四、病原生物学检查

(一)寄生虫及虫卵 

(二)细菌

五、染色体检查

六、临床应用

(一)浆膜腔积液检查指标分级

(二)渗出液和漏出液鉴别

(三)不同病因渗出液特点

(四)良性与恶性积液的鉴别

补充链接:关节腔积液检查

第六章  精液、前列腺液检查

第一节  精液常规检查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

(一)标本采集

(二)标本处理

二、常规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第二节  前列腺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

(一)标本采集和转运

(二)标本处理

二、常规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第七章  其他体液检查

第一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

二、常规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三、其他微生物检查

(一)淋病奈瑟菌

(二)衣原体

(三)梅毒螺旋体

第二节  羊水检查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羊水的其他检查

(一)胎儿成熟度检查

(二)化学检查

(三)羊水病原微生物检查

第三节  胃液、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一、标本收集

二、胃液常规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三、化学检查

(一)胃酸测定

(二)隐血试验

(三)酶类测定

第四节  痰、唾液、泪液检查

一、痰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四)微生物学检查

二、唾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四)化学检查

三、泪液检验

(一)泪样采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第八章   血型与输血检验

第一节  ABO血型鉴定

一、ABO血型系统

(一)血型概念

(二)ABO血型系统抗原

(三)ABO血型系统抗体

(四)ABO血型系统亚型

(五)孟买型

二、ABO血型鉴定

(一)盐水介质法

(二)微柱凝胶血型卡法 

(三)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四)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处理措施

拓展学习资料:

一、红细胞洗涤与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二、A1和A2亚型鉴定

第二节  Rh血型鉴定

一、Rh血型系统

(一)Rh系统的命名及遗传

(二)Rh抗原及亚型

二、Rh血型鉴定

三、弱D(weak D)型鉴定

四、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

第四节 交叉配血试验

一、交叉配血试验

(一)盐水介质配血法

(二)凝聚胺法

(三)微柱凝胶配血法

(四)抗人球蛋白配血法

二、交叉配血试验不配合的处理程序

三、交叉配血试验后处理

第五节  其它血型系统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体

(一)HLA抗原

(二)HLA抗体

(三)HLA分型方法

(四)HLA检测的临床意义

二、血小板血型系统

(一)血小板抗原

(二)血小板抗体

(三)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交叉配型

(四)血小板血型鉴定、交叉配型的意义

第六节  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二)间接抗人球蛋白(IAT)

二、唾液中HAB血型物质测定

三、吸收试验

四、放散试验

(一)加热放散法

(二)乙醚放散法

五、IgG抗A(B)测定

第七节  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一、ABO HDN血型血清学检查

(一)婴儿及其父母的ABO血型鉴定

(二)母亲血清中IgG抗A(B)检查

(三)患儿血样检查

二、Rh HDN血型血清学检查

(一)产妇的血清学检查

(二)婴儿的血清学检查

三、患儿换血的准备

四、标本的送检时间与要求

五、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流程

第八节  采血、贮血与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

附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附3:献血员健康检查

附4:成分输血指南

拓展学习资料:自身输血指南

第九章  脱落细胞形态学特征

第一节 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特征

一、正常上皮细胞形态特征

(一)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二)柱状上皮细胞

(三)成团脱落的上皮细胞

二、变性的上皮细胞形态特征

(一)上皮细胞的退化变性

(二)上皮细胞的良性变性

第二节 非上皮细胞形态特征

第三节 恶性肿瘤细胞形态特征

一、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

(一)恶性肿瘤细胞核的特征

(二)恶性肿瘤胞浆的改变

二、细胞之间关系的改变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